新乡市乡村文化礼堂全覆盖,村民自编自演“村晚”成新风尚
近年来,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,新乡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大力推进乡村文化礼堂建设,实现了乡村文化礼堂的全覆盖。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,还让村民自编自演的“村晚”成为了一种新的风尚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新乡市乡村文化礼堂的建设,旨在为村民提供一个集文化、教育、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。这些文化礼堂不仅设施齐全,还配备了专业的音响、灯光、舞台等设备,为村民自编自演的“村晚”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。
在文化礼堂全覆盖的基础上,新乡市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,鼓励他们自编自演“村晚”。这些“村晚”内容丰富多样,既有传统的戏曲、歌舞,也有现代的舞蹈、小品,还有村民自己创作的原创作品。这些节目不仅展示了新乡市乡村文化的魅力,也反映了村民的生活变迁和精神风貌。
村民自编自演的“村晚”成为新乡市乡村文化的新风尚,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
首先,自编自演的“村晚”让村民感受到了文化的自信。在过去的农村,文化活动往往由外部引入,村民参与度不高。而现在,村民自己编排节目,自己登台表演,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养,也让他们对本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热爱。
其次,自编自演的“村晚”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。在“村晚”中,村民将传统戏曲、民间舞蹈等艺术形式与现代元素相结合,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。这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,也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再次,自编自演的“村晚”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。在忙碌的农闲时节,村民可以聚在一起,编排节目、排练演出,既锻炼了身体,又陶冶了情操。同时,观看“村晚”也让村民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夜晚。
此外,自编自演的“村晚”还有助于加强乡村社会和谐。在编排和演出过程中,村民互相学习、互相帮助,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。同时,通过“村晚”这个平台,村民还可以表达自己的心声,反映生活中的困难和需求,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。
新乡市乡村文化礼堂全覆盖,村民自编自演的“村晚”成为新风尚,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,也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新乡市将继续加大对乡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投入,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,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。
- • “数字麦田”扶贫平台正式上线,助力5万农户精准对接产销需求
- • 新乡市农村危房改造圆满完成,3万户居民住进安全新房
- •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挂牌,联动农业园区开展农耕课,共育新时代“三农”人才
- • 红旗区教育创新再获殊荣,成功获评省首批协同育人实验区
- • 新乡电台方言节目《老城记忆》开播,收听率本土榜首领跑
- • 原阳烩面非遗工坊盛大开馆,游客亲身体验手工拉面制作全过程
- • 新乡美食文化周惊艳纽约,饸饹条摊位排起长队,中国味儿席卷国际都市
- • 全国医疗器械博览会盛大开幕,长垣焕新300项医疗耗材新技术
- • 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全面启动,368家“空壳社”被清理
- • 华为云计算中心落户平原科教城,助力本地企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
- • 延津县“智慧麦田”管理系统助力百万亩农田,灾害预警准确率高达98%
- • 封丘陈桥驿宋太祖诞辰庆典重现,带你穿越时空感受宋代市井风情
- • 卫辉市唐庄镇“田秀才”工作室: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
- • 生物医疗过滤设备出口增长30%,新乡开拓国际市场新路径
- • 卫辉太行民宿“一宿一菜”,山野菜宴成网红预订爆款,体验山野间的诗意生活
- • 无人机飞防服务助力百万亩农田,作业效率提升40%
- • 卫辉绿色建材产业园签约海螺水泥,携手打造零碳示范生产线
- • 新乡市生物医疗过滤设备出口额同比增长30%,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再创佳绩
- • 延津火烧技艺传承人王师傅:一张饼烤出三代人的乡愁记忆
- • 新乡市荣膺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,喜提专项资金助力发展
- • 卫辉电商直播村孵化百名“农民网红”,年带货额突破5亿元
- • 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再添新军,全国总量突破68家
- • 获嘉虎头鞋传承人携手国潮品牌,联名款线上直播日销千双,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
- • 农村小规模学校撤并243所,教育资源整合惠及万名师生
- • 封丘县金银花产业链升级,助力3万农户共迎增收致富新篇章
- • “拿地即开工”升级版正式发布,“四证齐发”当天办结,助力项目提速增效
- • 共渠生态长廊正式开放,新增绿化面积超200万平方米,打造城市绿色新名片
- • 卫辉“卫红花”再获地理标志认证,种植面积扩至5万亩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阿里云中原区域总部落户郑州,携手共建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平台
- • 中原农谷:种业创新基地崛起,八大领域育种全覆盖助力农业发展
- • 新乡高新区再添新动力:新增2家国家级“瞪羚企业”,创新活力迸发
- • 中国电建投资50亿元光伏制氢项目落户豫北,打造区域新能源基地新标杆
- • 刘庄红色戏剧《奋斗之路》首演成功,村民自编自导感动全场
- • 新乡市全力推进“数字乡村”示范县建设,5G基站覆盖所有行政村
- • 张良故里文化园盛大开园,AI技术重现“运筹帷幄”经典场景
- • 《中原官话词典》出版,抢救濒危方言词汇,传承千年文化瑰宝
- • 长垣市5G智能工厂投产,起重机械远程操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
- • “延津小麦”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,直供茅台酒厂专用粮基地,助力白酒产业升级
- • 抗日英雄郭兴纪念馆开馆,4D影院再现“平原游击队”经典战役,传承红色精神
- • 比干庙景区焕新升级,光影秀演绎“天下第一庙”千年风华
- • 龙泉养生谷温泉疗愈季盛大开启,中药浴+针灸理疗套餐引领健康养生新潮流
- • 盐店庄村关源群:从贫困村支书到乡村振兴带头人,带领千户种桃致富的传奇故事
- • 封丘县陈桥镇再现“宋太祖祭天仪典”:万人围观,千年黄袍加身盛景历历在目
- • “新乡‘15分钟便民生活圈’覆盖率达90%,市民幸福感显著提升”
- • 辉县市百泉书院重启,国学大师倾情开讲《论语》公开课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
- • 《牧野老话》方言漫画集出版,本土文化在年轻读者中掀起热潮
- • 延津县“小麦教授”李成玉荣登中国农业科技十大人物榜单
- • 中原农谷核心区再添新绿:新增50万亩高标准农田,智能化覆盖率超80%
- • 新乡市地铁1号线规划获批,助力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
- • 原阳县“乡村振兴车间”助力留守妇女增收,月均增收3000元
- • 陈桥驿宋太祖黄袍加身处4A景区挂牌,沉浸式演出助力历史再现
- • 残疾人电商培训基地:直播带货月销破百万,助力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
- • 沙门古城考古研学基地落成,亲手挖掘战国陶片,感受历史魅力带回家
- • 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成效显著,专利授权量增长30%,助力创新驱动发展
- • 卫辉市首个社区食堂盛大开业,60岁以上老人享5折优惠,温暖市民生活新篇章
- • 平原示范区荣获殊荣,成为全省首个“未来产业先导区”
- • 森林树冠走廊升级夜光模式,萤火虫灯带点亮林间奇幻夜
- • 新乡市“无废城市”试点成效显著,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5%
- • 京华园汉服文化节盛大启幕,千人提灯夜游共赏《清明上河图》
- • 封丘七夕贡案习俗荣登中华传统节日振兴计划,传承千年文化韵味
- • “中国第一麦”主题馆开馆,揭秘延津小麦如何登上航天食谱
- • 新乡市发布现代农业强市三年行动方案,力争2025年农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
- • 新乡县过滤产业年营收突破1.7亿元,高新技术企业领跑行业
- • 中原农谷种质资源库扩容至20万份,打造国家级生物育种高地
- • 原阳预制菜体验馆盛大开馆,3分钟还原国宴菜,味蕾盛宴等你来尝!
- • 太行山冰雪童话季启幕,冰雕版《愚公移山》群像成打卡热点
- • 日本住友商事投资10亿建汽车零部件基地,助力郑州日产发展新篇章
- • 原阳县皮影戏团创新演绎《新黄河传奇》,VR技术助力重现治水史诗
- • 郑新市域铁路S3线开工,30分钟直达郑州东站,助力中原城市群发展新篇章
- • 新乡荣登“中国城市活力百强”,人口净流入持续攀升,展现城市崛起新态势
- • 延津县打造“中国第一麦”产教融合基地,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
- • 新乡市委书记深入调研文化振兴工作,2025年力争建成黄河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
- • 退伍兵创办“豆腐工坊”,助力残障群体实现就业梦想
- • 长垣卫材产业园举行消防演练,百家企业共筑安全防线
- • 延津县麦秸编织技艺焕新,秸秆礼服闪耀巴黎时装周
- •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对接会签约83亿元投资项目,共谋区域协同发展新篇章
- • 辉县市荣获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称号,开辟山区振兴新路径
- • 新乡市乡村文化礼堂全覆盖,脱贫村自办“村晚”助力精神扶贫
- • 翟坡镇荷花节盛大开幕,泛舟采莲定制莲子手作礼盒,尽享夏日浪漫时光
- • 八里沟景区荣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候选名录,展现自然奇观魅力
- • 新乡发现清代科举试卷孤本,见证中原科举文化盛况
- • 获嘉县花馍非遗工坊:匠心传承,助力妇女就业,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
- • 青龙湖水上运动中心盛大开放,家庭皮划艇接力赛免门票,共享欢乐时光
- • 获嘉县中小学普及编程教育结硕果,学生自制“智慧农业”小程序荣获佳绩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