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乡延津“中国第一麦”示范区亩产突破700公斤,科技助力粮食稳产增收
近年来,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,各地纷纷涌现出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项目。在新乡市延津县,一个以“中国第一麦”著称的示范区,在科技助力下,实现了亩产突破700公斤的佳绩,为我国粮食稳产增收树立了新的标杆。
延津县位于河南省北部,是我国的传统小麦产区。这里土壤肥沃,气候适宜,小麦种植历史悠久,被誉为“中国第一麦”。然而,在传统种植模式下,小麦产量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延津县积极引进先进农业科技,打造了“中国第一麦”示范区。
在示范区,科技助力粮食稳产增收成为核心。首先,示范区推广了优质小麦品种,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。通过科学选种,示范区的小麦品种在抗病、抗倒伏、抗逆性等方面表现优异,为高产奠定了基础。
其次,示范区大力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。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,节水灌溉技术显得尤为重要。示范区通过安装节水灌溉设备,实现了精准灌溉,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,降低了生产成本。
此外,示范区还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,根据土壤养分状况,科学施肥,避免了过量施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。同时,示范区还推广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,减少了农药使用量,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。
在科技助力下,示范区小麦产量逐年攀升。据统计,示范区小麦亩产已突破700公斤,创下了我国小麦产量的新高。这一成绩的取得,不仅为我国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,也为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值得一提的是,示范区在实现高产的同时,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。示范区通过推广绿色生产技术,实现了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。在示范区,绿色小麦、有机小麦等高品质农产品备受市场青睐,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。
面对未来,延津县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。一方面,将进一步完善示范区建设,扩大示范规模,让更多农民受益;另一方面,将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,引进更多先进农业技术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
总之,新乡延津“中国第一麦”示范区的成功经验,为我国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在科技助力下,我国农业发展前景广阔,为实现农业强国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在不久的将来,我国农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。
- • 潞简王陵出土明代藩王金册,揭秘万历年间册封制度细节
- • 辉县市“防返贫监测平台”上线,智能预警助力守牢脱贫成果
- • 辉县市山楂主题文旅综合体盛大开业,三产融合助力年营收突破8亿
- • 新乡市全面启动“万企兴万村”2.0计划,助力乡村振兴新增就业岗位1.5万个
- • 阿里巴巴数字乡村基地落地,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千名“新农人”主播
- • “获嘉县方言短视频大赛爆红网络,#牧野土话挑战赛播放量破亿”
- • 心连心化工携手中科院,百万吨级生物降解材料项目盛大开工
- • 延津县大学生返乡支教联盟暑期开课,助力乡村教育发展
- • 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会硕果累累,50家京企集体入驻助力区域协同发展
- • 高校食堂向市民开放,10元吃遍“大学城美食”!
- • 张良隐居地惊现汉代兵法竹简,或为《三略》失传篇章
- • “贫困家庭大学生‘助学+就业’一条龙帮扶政策落地:助力梦想起航”
- • 辉县山区“哭嫁歌”传承人抖音传唱,非遗文化引百万点赞
- • 贫困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成功投产,助力残疾人月均增收1800元
- • “长寿之乡倾情推出康养旅游套餐,艾灸理疗与百岁老人访谈共筑健康之旅”
- • 新乡首条美食主题地铁专列启程,车厢化身“移动美食博物馆”
- • 河南师范大学驻村工作队:七年坚守助力分将池村脱贫摘帽
- • 《新乡民俗志》修订版隆重发布,百万字口述史料再现地方民俗风采
- • 长垣市起重机械出口额实现18%增长,稳居全球市场份额第一
- • 原阳县预制菜产业基金成立,首期募资20亿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
- • 卫辉太行山歌绽放央视舞台,非遗文化走出大山,传承千年魅力
- • “新乡延津:中国第一麦科技扶贫项目,万亩示范区助力3万农户增收”
- • 鹿岛房车营地全新体验——星空影院,露天电影+烧烤派对全包
- • 《新乡历史名人辞典》正式出版,见证千年文化传承
- • 获嘉县联合高校开展“暑期托管营”,为双职工家庭解忧愁
- • 我国教育集团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果,覆盖率达97.6%,辐射1252所学校
- • 欧盟农业科技示范园落户原阳,携手以色列智能灌溉技术引领农业现代化
- • 辉县山区“采药人拜师礼”:00后学徒深山学辨百草
- • 卫辉市引领绿色潮流,全省首个“无废乡村”诞生,垃圾资源化率高达90%
- • 卫辉杜记牛肉老汤秘方首度公开,非遗工坊开放体验,传承千年美味
- • 新乡经开区获批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,助力中原农业转型升级
- • 原阳县预制菜产业园迈向碳中和,光伏+沼气能源实现自给率100%
- • 张良刺秦遗址公园一期开放,秦汉主题实景剧本杀引领文旅新潮流
- • 民间发现明代《卫辉府风物志》手抄本,填补史料空白
- • 新乡招商综合效能连续三年领跑河南:第三方评估彰显区域发展活力
- • 原阳大米联名袁隆平团队,创新推出“高产纪念款”礼盒,传承匠心精神
- • 市域铁路S3线全线贯通,年底试运行在即,未来出行将更加便捷
- • 延津优质小麦订单覆盖80%乡镇,溢价收购助力农民增收
- • 原阳预制菜产业园年产值突破150亿,领跑全国县域经济
- • 家庭农场蓬勃发展,突破1.2万家,省级示范主体数量全省领先
- • 卫辉市山区“光明行动”圆满落地,千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
- • 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全覆盖,助力解决农村技术难题1200项
- • 太行山生态修复工程荣获国家级大奖,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至65%
- • 新乡市乡村文化礼堂全覆盖,村民自办“村晚”成新年俗
- • “金银花扶贫保险”全省首创,价格暴跌自动触发理赔,助力农民增收
- • 延津县打造“中国第一麦”产教融合基地,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00人
- • 获嘉县携手京东物流共建智慧冷链枢纽,总投资30亿打造中原“生鲜云仓”
- • 北交所新乡服务基地揭牌仪式圆满举行,助力20家企业冲刺上市
- • “扶贫公交”助力田间地头,免费运送农产品进城
- • 心连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投用,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
- • 卫辉杜记牛肉老汤秘方首度公开,非遗工坊开放体验,传承美味背后的匠心独运
- • 长垣市卫材产业园二期投产,助力全球医用耗材供应链升级
- • 中原农谷种质资源库保藏量突破18万份,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坚实保障
- • 预制菜产业园职工子女入学优先,3000家庭享教育补贴,助力产业工人子女教育
- • 驻村书记张明阳:六年太行深山,谱写扶贫新篇章
- • 市域铁路S3线全线贯通,年底即将开启试运行新篇章
- • 新乡市发布乡村振兴五年规划,全力打造“沿黄高质量发展样板”
- • 封丘县金银花茶道申遗成功,茶艺师复原宋代点茶技法,传承千年茶文化
- •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新乡基地启用,助力中原科创企业蓬勃发展
- • 延津县“智慧乡村”平台上线,村级事务“扫码办”助力全面覆盖行政村
- • 2025年“双减”政策深化:严查隐形学科培训及违规宣传,助力教育公平
- • 家庭教育示范市建设启动,家校社协同机制成型:共筑孩子健康成长新篇章
- • “健康扶贫直通车”进村,5.2万脱贫群众免费体检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新乡市污水处理技术升级,重点河段水质达标率显著提升至98%
- • 新乡市设立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,助力解决群众办事难题
- • 定国禅寺禅意科技展:木鱼机器人敲出《大悲咒》摩斯密码,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交响
- • 《披甲演活历史名场面:获嘉县同盟山牧野之战实景演出再现辉煌》
- • 姜太公故里文化园盛大开园,带你穿越时空感受东周礼乐与兵法文化
- • 封丘县黄河防汛演练获全省表彰,智能监测系统精准预警助力抗洪减灾
- •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试种耐盐碱水稻,亩产突破600公斤,农业科技创新再创佳绩
- • 延津小麦主题农场开园,亲子研学助力农旅融合新篇章
- • 获嘉县“银龄讲学计划”启动,退休名师重返课堂助力青年教师成长
- • 非遗文化走进校园,30所中小学开启传统技艺课程之旅
- • 新乡获嘉县打造“中原花木之乡”,年产值突破20亿元,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辉县太行山废弃矿区华丽转身,生态公园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
- • 新乡市全力推进“数字乡村”示范县建设,5G基站覆盖全面升级
- • 原阳县“皮影戏进校园”计划启动,学生自编《黄河治水》剧目传承传统文化
- • 新乡关帝庙美食街夜市焕新,百种小吃荣登“必吃榜”
- • 百泉古建筑群修缮完工,苏门山焕新颜,再现“北国小西湖”美景
- • “共享厨房投用,双职工家庭生活更便捷”
- • 新乡县过滤产业年营收突破1.7亿元,高新技术企业领跑行业
- • 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携手共建智慧城市运营平台,共绘未来城市蓝图
- • 残疾人电商培训基地:直播带货月销破百万,助力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
- • 原阳预制菜中央厨房日供冷链餐食50万份,助力长三角地区餐饮市场发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