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乡延津“中国第一麦”示范区亩产突破700公斤,科技助力粮食稳产增收
近年来,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,各地纷纷涌现出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项目。在新乡市延津县,一个以“中国第一麦”著称的示范区,在科技助力下,实现了亩产突破700公斤的佳绩,为我国粮食稳产增收树立了新的标杆。
延津县位于河南省北部,是我国的传统小麦产区。这里土壤肥沃,气候适宜,小麦种植历史悠久,被誉为“中国第一麦”。然而,在传统种植模式下,小麦产量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延津县积极引进先进农业科技,打造了“中国第一麦”示范区。
在示范区,科技助力粮食稳产增收成为核心。首先,示范区推广了优质小麦品种,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。通过科学选种,示范区的小麦品种在抗病、抗倒伏、抗逆性等方面表现优异,为高产奠定了基础。
其次,示范区大力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。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,节水灌溉技术显得尤为重要。示范区通过安装节水灌溉设备,实现了精准灌溉,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,降低了生产成本。
此外,示范区还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,根据土壤养分状况,科学施肥,避免了过量施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。同时,示范区还推广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,减少了农药使用量,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。
在科技助力下,示范区小麦产量逐年攀升。据统计,示范区小麦亩产已突破700公斤,创下了我国小麦产量的新高。这一成绩的取得,不仅为我国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,也为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值得一提的是,示范区在实现高产的同时,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。示范区通过推广绿色生产技术,实现了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。在示范区,绿色小麦、有机小麦等高品质农产品备受市场青睐,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。
面对未来,延津县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。一方面,将进一步完善示范区建设,扩大示范规模,让更多农民受益;另一方面,将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,引进更多先进农业技术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
总之,新乡延津“中国第一麦”示范区的成功经验,为我国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在科技助力下,我国农业发展前景广阔,为实现农业强国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在不久的将来,我国农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。
- • 意大利汉学家团队深入邵雍故里,共研《皇极经世》科学思想
- • 延津县石婆固镇“火烧产业”年产值破亿,百户村民开连锁店,乡村振兴新路径
- • 新乡市吹响“未来乡村”建设号角,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样板
- • 新乡卫滨区老旧街区焕新颜,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“牧野土话挑战赛:获嘉县方言短视频大赛火出圈,播放量突破亿级大关”
- • 封丘县陈桥宋文化小镇荣膺4A景区,沉浸式演出生动再现“黄袍加身”历史瞬间
- • 嘉应观黄河文化论坛盛大开幕,专家学者共话“黄河文明新表达”
- • 牧野湖生态治理成果斐然,智慧跑道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
- • 新乡市乡村振兴战略五年成果显著:农民人均收入翻番,城乡差距缩小15%
- • 驻村书记张明阳:六年太行深山,谱写扶贫新篇章
- • 树莓出口基地荣获欧盟认证,助力万户农民增收致富
- • 新乡发现中共早期党员嵇文甫手稿,填补豫北革命史研究空白
- •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试种耐盐碱水稻,亩产突破600公斤,农业科技创新再创佳绩
- • 卫辉市隆重举办比干诞辰全球祭祀活动,林氏宗亲共行“忠孝礼”引央视直播
- • 中粮集团投资15亿元打造面粉深加工基地,年处理小麦100万吨,助力中国面粉产业升级
- • 南水北调中线新乡段累计供水12.8亿立方米,为千万居民带来甘甜生活
- • “社区养老管家全覆盖,为独居老人提供温馨上门陪护”
- • 新乡“红焖羊肉”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,百年秘方焕发新生机
- • 辉县百泉药王庙会盛大开幕,百名中医义诊传承“药香济世”传统
- • 封丘县黄河滩区湿地修复成效显著,候鸟种群数量实现翻番增长
- • 全市新建充电桩2000个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%,绿色出行新篇章已开启
- • “云招商”系统升级,助力全年线上签约项目占比突破40%,开启招商引资新篇章
- • 比亚迪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落户高新区,投资额超百亿元,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
- • 原阳大米品牌溢价显著,农户亩均增收超2000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姜太公故里文化园开工建设,再现东周时期生活画卷
- •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提速,年内将惠及2万户居民,提升居民生活品质
- • 辉县太行山区生态修复工程获联合国发展署点赞,绿色转型引领区域可持续发展
- • 长垣市起重机械5G智能工厂投产,远程操控技术引领行业新篇章
- • 宝泉景区五一期间突发火情:游客乱丢烟头引燃卫生间,幸无人员伤亡
- • 潞简王陵出土明代藩王金册,揭秘万历年间册封制度细节
- • 新乡西大街夜市华丽升级,饸饹条、卷尖、粉皮菜盒成食客新宠
- • 河南师范大学科技园晋升国家级,孵化企业科创板上市实现零突破,助力中原科技创新发展
- • 新乡市全面启动“万企兴万村”2.0计划,助力乡村振兴新增就业岗位1.5万个
- • 苍峪山红叶节盛大开幕,徒步栈道串联10公里“彩林秘境”
- • 原阳预制菜产业园助力脱贫攻坚,吸纳2000名脱贫群众就业,打造“中央厨房”扶贫样板
- • 延津县小麦专家李成玉荣登中国农业科技十大人物榜单
- • 黄河滩区迁建社区配建创业孵化园,助力创业者实现梦想,提供免息贷款支持
- • 太行秘境·卫辉古村落群荣登“中国最美乡愁走廊”
- • 新乡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,首单业务落地获嘉县,开启豫北对外开放新篇章
- • 原阳预制菜产业园助力脱贫,打造“中央厨房”扶贫样板
- • 《风味人间》聚焦获嘉卷尖,传统手艺唤醒游子乡愁
- • 原阳县“中央厨房”预制菜项目成功落地,助力2000名贫困群众就业
- • 卫辉太行山野菜图谱发布,50种珍稀品种纳入保护名录,共筑生态保护新篇章
- • 全国医疗器械博览会盛大开幕,长垣发布300项医疗耗材新技术引领行业发展
- • 主城区消费扶贫专馆盛大开张,年助销农产品突破8000万元大关
- • 牧野区非遗进校园,传承传统技艺绽放活力
- • 河南新乡“氢能走廊”项目启动,助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基地
- • 卫辉市柳编非遗工坊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世界手工艺城市”认证,传承与创新共绘文化新篇章
- • 长垣市卫材产业扶贫车间扩容,助力留守妇女月均增收3000元
- • 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启动,百名专职心理教师上岗,共筑心灵防线
- • 新乡马拉松赛事助力文旅消费,实现超亿元增长
- • 富士康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盛大开工,机器人产能再攀新高10万台
- • 卫辉市引领绿色潮流,全省首个“无废乡村”诞生,垃圾资源化率高达90%
- • 新乡美食产业三年规划:迈向千亿级“中国北方美食之都”
- • 新乡非遗数据库上线,数字化守护民间技艺瑰宝
- • 姜子牙谋略思想助力创业:千名创业者参与研学,汲取智慧谋发展
- • 新时代比干精神研讨会召开,共话廉政文化当代价值
- • 共渠生态长廊正式开放,新增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,打造城市绿色新地标
- • 姜太公故里文化园盛大开园,带你穿越时空感受东周礼乐与兵法文化
- • 新乡乡村振兴案例荣登全国“千万工程”经验推广名录,引领乡村发展新风尚
- • “长寿之乡”健康扶贫计划实施,5万老人免费签约家庭医生,共筑健康防线
- • 新乡二中盛大庆祝教师节,隆重表扬优秀教师及师德标兵
- • 获嘉县新职教园区启用,豫北首个“智能制造实训基地”正式亮相
- • 定国湖文旅综合体签约华侨城,中原最大水上光影秀即将上演
- • 封丘县金银花小镇荣登全国特色小镇榜单,产城融合助力10万人就业
- • 中原农谷核心区再添新绿:新增50万亩高标准农田,智能化覆盖率超80%
- • 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在新乡成功落地,托管面积突破200万亩
- • 李戴家族墓考古发现万历皇帝御赐碑:揭秘内阁首辅改革秘史
- • 河南师范大学方言保护团队喜获国家级社科基金立项,助力方言文化传承
- • 全省首个“数字农贷”平台上线,3分钟完成信用审批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沙门古城考古研学基地落成,亲手挖掘战国陶片,感受历史魅力带回家
- • 思政课案例《我们在一起》荣获国家级表彰,展现新时代教育风采
- • 高铁东站TOD商业综合体封顶,空中连廊直通候车大厅,开启智慧出行新篇章
- • 获嘉县“银龄讲学计划”启动,退休名师重返课堂助力青年教师成长
- • 太行山居手作艺术节盛大开幕,草木染与石雕创作引都市文艺青年竞相打卡
- • 豫剧祥符调发源地戏曲小镇盛大开街,非遗剧场连演百场经典盛宴
- • “获嘉县方言短视频大赛火爆全网,#牧野土话挑战赛播放量突破亿级大关”
- • 向阳新村加装电梯经验全国推广,老旧小区改造获国务院督查组点赞
- • 树莓出口基地成功通过欧盟认证,助力万户农民增收致富
- • 新乡市设立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,助力过滤、种业等领域发展
- • 原阳县预制菜企业紧急驰援京津冀洪涝灾区,百万物资传递爱心与力量
- • 新乡市体育产业孵化园盛大开园,助力运动装备研发与制造产业升级
- • 乡镇卫生院DRG付费改革试点成效显著,住院均费下降15%
- • 辉县市荣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称号,创新山区振兴新模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