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心校长陈建国:15年山区支教路,300名学生走出大山
在我国的山区,有一位名叫陈建国的校长,他用自己的爱心和执着,为300多名山区学生打开了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。15年来,他扎根山区,无私奉献,成为了山区教育的楷模。
陈建国,一个普通的校长,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。1999年,他响应国家号召,毅然决然地来到地处偏远的山区,开始了他的支教生涯。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匮乏的教育资源,他没有退缩,而是选择了坚守。
陈建国所在的学校位于深山之中,交通不便,信息闭塞。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,他四处奔走,争取资金和物资。在他的努力下,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,教学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提升。
在课堂上,陈建国总是充满激情,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讲解知识。他深知,山区孩子渴望知识,渴望走出大山。因此,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,更关心他们的生活。他经常家访,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,为他们排忧解难。
陈建国深知,要想让山区孩子走出大山,必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。于是,他积极开展课外活动,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。他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,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。在他的带领下,学校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,为山区争光。
15年来,陈建国见证了300多名学生走出大山,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。他们有的考上了重点大学,有的成为了优秀的企业家,有的成为了教师,为社会做出了贡献。每当看到这些学生取得的成绩,陈建国都会感到无比欣慰。
陈建国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。他的爱心和执着,让山区孩子看到了希望,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山区教育。他曾说:“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校长,但我坚信,只要付出爱心,就一定能改变孩子们的命运。”
如今,陈建国已经年过半百,但他依然坚守在山区教育的岗位上。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“爱心校长”的含义,成为了山区教育的典范。
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里,陈建国用自己的爱心和执着,为山区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。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践行了“教育改变命运”的信念。让我们为这位“爱心校长”陈建国点赞,为他所做的一切感到自豪!
- • 长垣“厨师之乡”国际美食节盛大开幕,千人同烹“黄河宴”创纪录
- • 比干庙古籍数字化工程启动,千年谏臣文化云端永久保存
- • 长垣乡村振兴学院开班,助力培养万名“新农人”,共筑美丽乡村梦
- • 长垣市丁栾镇荣膺“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”称号,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
- • 特色农产品收入保险助力农户增收,理赔效率显著提升覆盖5万农户
- • 原阳大米荣登欧盟地理标志认证宝座,高端米价飙升至每斤30元
- • 中德(新乡)智能制造产业园盛大开园,西门子首批入驻,共筑智能制造新篇章
- • 原阳“二月二龙抬头”民俗节盛大开幕,非遗舞龙巡游引万人围观
- • “贫困户危房改造清零行动”启动,补助标准提高至每户6万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原阳县黄河号子摇滚改编,草莓音乐节引全场共鸣合唱
- • 蒲北街道社区邻里节启动,百户家庭共烹“百家宴”,共享和谐邻里情
- • “贫困家庭大学生‘助学+就业’一条龙帮扶政策落地:助力梦想起航”
- • 农村厕所革命提前收官,5.8万户完成无害化改造,迈向清洁健康生活
- • 延津县高标准农田智能灌溉系统投用,节水率达40%,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
- • “悬崖村”搬迁安置项目圆满竣工,98户村民喜迁电梯安置新居
- • 获嘉花卉种植产业蓬勃发展,面积扩大至5万亩,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
- • 卫辉市高中生携手20校联动,共同发起“黄河生态保护联盟”开展水质监测行动
- • 太行山区生态果园光伏项目并网,年发电量突破1亿度,助力绿色发展
- • 我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再创新高,省级示范园数量稳居全省前三
- • 原阳县预制菜包装盒变身拼图玩具,食玩结合创新获专利
- • 新乡市亿元美食产业基金助力地方特色小吃标准化发展
- • 封丘“七夕贡案”习俗溯源:汉代祭星遗存的新发现
- • 封丘县黄河泥塑亲子工坊开课,周末预约火爆,名额紧张排至三个月后
- • 中原农谷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主体完工,亩均增产15%,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
- • 沙门古城考古研学基地落成,亲手挖掘战国陶片,感受历史魅力带回家
- • 南水北调新乡段通水十周年:11.8亿立方米清水润泽中原大地
- •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全省揽获前三,名班主任工作室数量达41个,展现教育风采
- • 延津县教师心理健康中心正式启用,为千名教师提供免费心理疏导服务
- • 中心城区教育规划修编圆满完成,全年教育专项资金投入突破35亿元
- • 长垣市“村BA”总决赛精彩纷呈,民俗表演与啦啦队秧歌舞共谱乡村盛宴
- • 无人机植保助力封丘县滩区农田抗蝗灾,48小时迅速控灾
- • 延津县小麦丰收节盛大启幕 面塑擂台竞技 巨型“麦穗龙”破吉尼斯纪录
- • 大学城青春艺术墙焕新升级,新增10幅3D涂鸦成为拍照打卡新地标
- • 非遗饸饹条标准化生产车间投产,助力500户脱贫致富
- • 辉县山楂种植能手李国强荣获“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”称号
- • 延津县大学生返乡支教联盟暑期开课,助力乡村教育发展
- • “百位老人讲民俗”口述史项目启动:抢救性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
- • 卫辉非遗“空心挂面”工坊开放,游客可亲身体验传统手工拉面技艺
- • 封丘金银花深加工产业园投产,助力10万农户增收新篇章
- • “非遗盛宴,万人空巷——获嘉县中原农谷首届花馍大赛盛大开幕”
- • 中欧班列“新乡号”常态化运行,年发运量突破500列,助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再上新台阶
- • 辉县山楂合作社电商销售额破亿,山楂酵素成爆款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延津县教育局荣获“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先进单位”称号,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
- • 新乡市乡村文化礼堂全覆盖,脱贫村自办“村晚”助力精神扶贫
- • 宝泉景区荣膺国家5A级景区,五一假期游客如织再创新高
- • 乡镇卫生院DRG付费试点成效显著,住院均费下降千元
- • 新乡市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蓬勃发展,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5%
- • 意大利汉学家团队深入邵雍故里,共研《皇极经世》科学思想
- • 原阳农耕文化博物馆开馆,千年黄河农耕史再现辉煌
- • 河南师范大学研发新型抗肿瘤药物获国家专利,助力癌症治疗新突破
- • “中欧班列‘新乡号’德国专线开通,年货运量突破10万标箱,助力中德贸易新篇章”
- • 卫辉柳编技艺惊艳米兰设计周,非遗灯具系列闪耀时尚圈
- • 延津县“一村一法律顾问”全覆盖,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8%
- • 牧野区非遗进校园,传承传统技艺在30所中小学绽放光彩
- • 辉县山楂制品产业链升级,山楂果脯、酵素、冰酒远销全球20国
- • 河南师范大学科技园晋升国家级,孵化企业科创板上市实现零突破,助力中原科技创新再攀高峰
- • 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启用,豫北首台5G远程手术机器人投用,开启智慧医疗新时代
- • 沙门古城遗址公园免费开放,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,共筑美好未来
- • 唐代诗人王梵志故里考证落定,新乡原阳启动诗碑林建设,传承文化瑰宝
- • “贫困户危房改造清零行动”启动,补助标准提升至每户6万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“扶贫公交”助力田间地头,免费运送农产品进城
- • 新乡市吹响“未来乡村”建设号角,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样板
- • 延津县石婆固镇“火烧祭灶”技艺入选省级非遗,百户家庭现场比拼匠心独运
- • 新乡市委书记提出目标:力争2025年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
- • 《新乡历史名人辞典》正式出版,见证千年文化传承
- • 延津县大学生返乡支教联盟暑期开课,点亮乡村小学知识之光
- • “零彩礼”扶贫婚恋服务中心成立,助力百名单身青年脱单脱贫
- • 卫辉废弃矿山变身生态茶园,荒山焕发“金山银山”新活力
- • 新乡市中小学教育基础设施再升级,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亿元
- • 新乡市创新举措,设立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,助力解决群众办事难题
- • 辉县市百泉书院重启,国学经典课程纳入校本教材,传承传统文化新篇章
- • 河南师大联合企业攻克过滤材料技术,荣获省级科技奖
- • 辉县市创新举措:教育局长进课堂,全年听课超200节,助力教育质量提升
- • 新乡市乡村振兴战略五年成果显著:农民人均收入翻番,城乡差距缩小15%
- • 卫辉市光伏农业大棚实现并网发电,棚顶发电与棚内种菇两不误,绿色农业新典范
- • 韩国儒学代表团朝圣邵雍墓,中韩共办《击壤集》吟诵会,文化交流再掀热潮
- • 中原农谷国际冷链物流园盛大投用,年吞吐量突破500万吨
- • 河南新乡智慧农业示范园建成,5G+物联网技术助力农业现代化
- • 新乡红旗区荣获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称号,引领基层治理新风尚
- • 豫北首座TOD商业综合体封顶,空中连廊连通高铁站,开启城市新篇章
- • 郑新一体化交通网加速建设,跨黄河大桥项目年内通车,助力中原城市群发展
- • 牧野湖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盛大启动,复合型滨水商务区未来可期
- • 新乡发现清代科举试卷孤本,揭秘中原科举文化辉煌历程
- • 卫辉市潞王陵石刻拓片技艺重焕生机,年轻团队打造盲盒拓片套装引领文化传承新潮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