获嘉县花馍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,千名妇女就业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
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,河南省获嘉县的花馍非遗工坊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,也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,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。据统计,该工坊年销售额已超过3000万元,带动千名妇女就业,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。
花馍,又称面花,是河南省获嘉县的传统民间艺术,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它以面粉为主要原料,通过捏、揉、搓、剪、塑等手法,制作成各种花鸟鱼虫、神话传说等形象,寓意吉祥如意,深受人们喜爱。然而,随着社会的发展,传统手工艺逐渐衰落,许多花馍制作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。
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,获嘉县积极推动花馍非遗工坊的建立。工坊以传统花馍制作技艺为核心,聘请技艺精湛的师傅,对当地妇女进行培训,让她们掌握花馍制作技艺。同时,工坊还结合市场需求,开发出多种花馍产品,如节日礼品、旅游纪念品等,拓宽了花馍的市场。
在花馍非遗工坊的带动下,获嘉县妇女就业人数逐年增加。许多家庭妇女、农村留守妇女通过学习花馍制作技艺,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,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,还提高了生活质量。据了解,目前工坊已带动千名妇女就业,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。
花馍非遗工坊的成功,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。获嘉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为花馍非遗工坊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同时,政府还积极引导企业、社会组织参与非遗保护,推动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市场相结合,让更多群众受益。
在花馍非遗工坊的带动下,获嘉县的文化旅游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。许多游客慕名而来,欣赏花馍制作技艺,购买花馍产品,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此外,花馍非遗工坊还积极参与各类展会、比赛,提升了获嘉县的文化知名度。
展望未来,获嘉县花馍非遗工坊将继续秉承“传承、创新、发展”的理念,不断提升花馍制作技艺,拓展市场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。同时,工坊还将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,共同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。
总之,获嘉县花馍非遗工坊在传承传统文化、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它不仅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,还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相信在政府、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,花馍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将会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。
- • 陈桥驿宋太祖黄袍加身处4A景区挂牌,沉浸式演出助力历史再现
- • 新乡市亿元创业基金助力大学生乡村CEO项目,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
- • 中核集团投资80亿打造零碳产业园,光伏制氢项目引领绿色能源新潮流
- • 郭亮村挂壁公路骑行挑战赛盛大开幕,千人共赴“云端赛道”盛宴
- • 新乡县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上线,引领10万亩农田迈入数字化管理新时代
- • 延津县“火烧技艺劳动课”走红,学生摆摊义卖助力农民增收
- • 河南省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千亿级新能源项目,助力绿色发展新篇章
- • 平原示范区获批建设全省首个“未来产业先导区”:引领产业创新,打造发展新引擎
- • 黄河稻米文化节启幕,万亩彩色稻田画引航拍热潮
- • 中原银行设立50亿专项贷,助力长垣中小卫材企业并购升级
- • 长垣市铁艺灯笼: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东南亚之旅
- • 卫辉市古村改造民宿集群年营收破亿,荣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
- • “智慧超脑”系统助力校园,优化课后服务管理新篇章
- • 全球首条量子通信材料生产线投产,助力中国量子产业迈向新高峰
- • “野生连翘产业链延伸,山区药农签订保底收购协议,共谋乡村振兴新篇章”
- • 定国禅寺禅茶文化体验中心盛大开放,品茗听经赠开光手串,感受禅意生活新风尚
- • 河南大学中原文化研究院成立,聚焦名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
- • “数字农贷”平台上线,3分钟完成信用审批,农业金融迎来新篇章
- • 封丘县“双减”成果全省推广,课后服务满意度达98%,打造教育新标杆
- • 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在新乡成功落地,托管面积突破200万亩
- •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,13万村民共享丹江清泉,喝上放心水
- • 封丘金银花深加工产业园引资15亿,打造药用化妆品系列产业新标杆
- • 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工程圆满完成,助力“小病不出村”目标实现
- • 新乡:瞄准“世界美食之都”,三年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
- • “扶贫车间进乡村”:藤编手工艺品助力乡村振兴,远销欧洲市场
- • 辉县市百泉书院重启,国学经典课程纳入校本教材,传承传统文化新篇章
- • 明代思想家王廷相文献整理工程启动,百部手稿数字化归档助力学术研究
- • 辉县市乡村学校试点“5G双师课堂”,山区学生直通北京名师
- • 原阳县太平镇“黄河号子”入选校本课程,百名学生组传承队,弘扬传统文化
- • 封丘县金银花小镇:年接待游客百万,农文旅融合产值突破20亿
- • 新乡市全面启动“百万亩节水农业”计划,水肥一体化技术助力绿色发展
- • 新乡原阳预制菜产业园荣登全国十强,年产值突破150亿元
- • 2025年“双减”政策深化:严查隐形学科培训及违规宣传,助力教育公平
- • 新乡高铁东站扩容升级,日均客流突破3万人次,助力中原地区交通枢纽发展
- • 唐庄镇万亩红薯产业园投产,助力乡村振兴,2000名农民家门口就业
- • 高新区智慧园区启用AI招商系统,开启全球投资精准匹配新时代
- • “人人持证”工程全面推进,助力技能人才培养迈向新高峰
- • 新乡-东盟经贸合作峰会签约23个项目,总投资超120亿元,共绘区域合作新蓝图
- • 延津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荣获国家专利,年创收突破3亿元
- • 辉县市“教育公益超市”上线,市民积分兑换山区助学物资,爱心传递温暖教育
- • 辉县太行山“打铁花”非遗升级,环保材料点亮夜空无污染
- • 红旗区樱花大道观光铛铛车开通,粉色长廊魅力绽放
- • “扶贫健康小屋”助力村村覆盖,慢性病用药免费配送,共筑健康中国梦
- • 黄河故道槐花美食节盛大开幕,槐花拿铁与槐花冰淇淋惊艳味蕾
- • 麦秆画元宇宙展厅惊艳上线,扫描作品即可欣赏动态版《丰收舞》
- • 新乡获嘉:中原花木之乡荣膺全国“一县一业”示范案例
- • 阮籍古琴复原音乐会全球巡演,非遗技艺融合魏晋美学,传承与创新共舞
- • 龙泉养生谷温泉疗愈季盛大开启,中药浴+针灸理疗套餐引领健康养生新潮流
- • 宝泉景区五一火情通报:游客违规引发,幸无人员伤亡
- • 刘庄红色教育基地VR体验:重走“创业路”,重温集体化奋斗史
- • 刘庄红色戏剧《奋斗之路》首演成功,村民自编自导感动全场
- • 封丘县金银花产业学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,校企联合研发20款深加工产品助力产业发展
- • 川渝地区电子信息配套园盛大开工,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5个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封丘金银花产业辉煌成就:产值突破30亿,出口量领跑全国40%
- • 九莲山西莲寺禅修体验营盛大启幕,晨钟暮钟与素斋养生共绘心灵之旅
- • 新乡农业大数据中心启用,助力全市90%以上耕地智慧升级
- • 延津火烧非遗美食节盛大开幕,千人挑战“最快烙饼”吉尼斯世界纪录
- • 新乡农业大数据中心正式启用,助力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
- • “扶贫车间进乡村”计划助力藤编手工艺品远销欧洲,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辉县山楂宴美食节盛大开幕,百道山楂菜品惊艳味蕾
- • 新乡智慧农业云平台上线,5G技术助力千亩高标准农田转型升级
- • 百泉古建筑群修缮完工,苏门山焕新颜,再现“北国小西湖”美景
- • 封丘卷尖非遗技艺擂台赛:百名厨师匠心独运,共展“千层匠心”技艺
- • 延津县荣膺“中国小麦育种创新基地”称号,助力农业科技创新
- • 新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主体工程完工,亩均粮食产能提升15%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关帝庙老街戏曲文化月盛大启幕,连演30场经典豫剧折子戏,传承千年戏曲魅力
- • 钢筘专用丝国产替代取得重大突破,新乡滤器企业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
- • 卫辉市柳编产业年出口额突破5亿,非遗工坊助力10万农民增收
- • 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力荐美食——获嘉饸饹条日销3000碗创纪录
- • 新乡建成黄河流域气象灾害预警中心,预报精度显著提升50%
- • 新乡市蓝天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,PM2.5年均浓度下降12%
- • 城市书房24小时开放,社保卡成全省图书共享新钥匙
- • “起重工匠”培训基地免费开班,助力3000名贫困户华丽转身成为技术工人
- • 《新乡电台方言节目《老城记忆》开播,本土收听率领跑》
- • 陈桥驿景区助力民宿经济,村民分红喜提万元大红包
- • 万仙山星空非遗市集盛大开市,太行绣娘直播传授“二十四节气”刺绣技艺
- • 新乡瞄准“世界美食之都”,三年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
- • 阿里云中原区域总部落户河南,携手共建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平台
- • 中原农谷:全国三大种业创新基地,八大领域育种全覆盖
- • 比干庙全球林氏家风论坛启幕,AI技术助力再现“亘古忠臣”虚拟对话场景
- • 首届太行山野菜文化节盛大开幕,共赏传统饮食智慧
- • 新乡市扶贫车间全面运营,助力1.2万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
- • 唐代诗僧寒山故里考证落户辉县,禅意文化主题村落规划公示引发关注
- • 河南师大跆拳道队世锦赛夺金,刷新亚洲纪录,谱写辉煌新篇章

